迄宋為止,五山皆在江中。北宋真宗時(西元十一世紀初),狼山北側始與陸地銜接,到了明末萬曆年間(西元一五七三~一六一九年),狼山的南側正面,尚與江水為鄰。直至清聖祖康熙末年,五山中的軍山,最後與陸地毗連。嗣後漸漸登陸,離江日遠。民國(西元一九一二年)以後,這段長江的南北兩岸,又開始一漲一塌,江北塌沙,江水再度接近到狼山前面的兩公里處。目前據說已以現代科技的築堤方法,暫時阻擋了滄桑迅變的自然現象。
誰是狼山的開山始祖?以信仰中心而言,乃是來自西域的神異僧,泗州僧伽,在《宋高僧傳》卷一八,載有〈唐泗州普光王寺僧伽傳〉;並附其弟子,木叉、慧儼、慧岸三人的事蹟。《狼五山志》卷四,則收有江淮制置發運副使蔣之奇寫的〈泗州大聖明覺普照國師傳記〉。我曾在《歸程》中提到,狼山大聖的左側,侍立其弟子木叉塑像,與《宋高僧傳》的記載相符。這次回狼山時,見到大聖的右側,也有慧儼的立像,此亦與《宋高僧傳》所記有關:「弟子慧儼,未詳氏姓生所,恆隨師僧伽,執侍瓶錫,從楚州發至淮陰,同勸東海裴司馬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