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督教的前身也里可溫教,曾將金山寺收為其十字寺的下院(《至順鎮江志》)。
金山寺曾歷十多次大毀壞,有些是因天然災害,有些則係政治及宗教的人為法難,比如清文宗咸豐年間(西元一八五一~一八六一年)的太平天國軍隊炮轟金山,文化大革命的紅衛兵搗毀金山,均與天災無涉。
金山的早期住持是那些高僧?史無記載,直到唐代宗大曆年間(西元七六
六~七七九年),有一位習禪的靈坦禪師,來金山澤心寺時,已片瓦無存,只好住進原為巨蟒盤踞的山洞,他曾隨洛陽荷澤神會禪師(西元六六八~七六〇年)習禪,事見《宋高僧傳》。後來傳說唐宣宗大中年間(西元八四七~八五九年),丞相裴休送子出家,世稱「裴頭陀」,法名「法海」,先在廬山學禪,後到金山,寺已全毀,拾金建寺,不知所終(王存《九域志》)。這是唐代的故事,後來的民間小說《白蛇傳》,即依此而編出了法海和尚收降白蛇精的故事。目前金山尚有白龍洞及法海洞的遺跡。
依據《金山志》及其《續志》,自宋元迄明,查其住持僧的隸屬,幾乎各宗都有,自明代成祖永樂至宣宗宣德之間(西元一四〇三~一四三五年),始從南嶽下傳臨濟正宗第二十三代文海道瀾,直傳至民國時代的霜亭,為第四十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