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年來的歷史文物,摧毀殆盡。馮玉祥於滅佛之後的未久之間,聲望沒落,勢力崩潰,至民國十九年(西元一九三〇年)以後,便落為一敗塗地。爾後佛教在河南,又逐漸走向復興大道。(見該書三四五及三四六頁)
大陸政權初創階段,迄一九六三年六月二十日,公布少林寺為河南省的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但不是為了保護佛教信仰。嗣經十年文革,逐僧毀寺,來了另一次的浩劫!而文革之前,寺僧已只剩下六人。一九八〇年以來,招回了離寺的老僧,也新收了一批青年僧,重建了大雄殿,為了吸引觀光客,特別開設「錘(拳)譜堂」於山門內西側,計二十四間,以二百多個與真人相等大小的塑像,藉生動的拳式姿勢,展出十四組拳譜。例如八段錦、小紅拳、大紅拳、六合拳、通臂拳、羅漢拳、照陽拳等。並在最後的毘盧殿兩側,陳列十八般兵器,該殿磚砌的地面,也留有四十八個深淺不等的坑洞,乃該寺歷代僧眾練拳的腳坑遺跡;又在白衣殿的北壁和南壁,留有清人所繪巨幅壁畫,表現出少林寺僧徒手及持械的少林拳譜。目前少林寺外之東側五百公尺處,有在家人經營的少林寺武術館,建築得美輪美奐,專門接待外賓住此學武。從這些現況看來,除進門後的一長排石刻碑林,表示曾有相當的文化背景之外,少林寺僅有武術的形貌,而無昔日禪教及戒律的家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