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發現佛陀說法之處多半在此山,例如《大品般若經》、《金光明最勝王經》、《無量壽經》等。從四《阿含經》以及南傳的《巴利文藏經》也可看到許多都是佛在鷲頭山所說。尤其中國的天臺宗是以《法華經》為根本教典,故對鷲頭山的感情最深。

據《法華經》的〈序品〉敘述,當時釋迦世尊在耆闍崛山宣說《法華經》的法會上,到有大比丘一萬二千人、菩薩摩訶薩八萬人、釋提桓因與其眷屬二萬天子、名月天子、普香天子、寶光天子、四大天王與其眷屬萬天子、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與其眷屬三萬天子、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棄大梵、光明大梵等與其眷屬一萬二千天子,還有天龍八部各與若干百千眷屬、阿闍世王與若干百千眷屬等。從《法華經》中如上的敘述,可以想像當時說法場面之偉大,雖然諸大菩薩及諸天鬼神不需佔有空間,但是一萬二千比丘及阿闍世王的百千眷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間身,應該要有座位和站立的空間位置。可是我們到靈鷲山時,所見的說法臺面積很小,即使把前後的山坡地相加,也不能容納如許多人。當然,我們應當相信,這是以佛的神力說法,也以佛的神力容納如許多的廣大聽眾。

現在要把我所見到的靈鷲山介紹如下。我們在印度朝聖的全程之中,每天都很晴朗,特別是十月二十一日下午,太陽相當明麗,之所以不用「酷熱」來形容它,是因為在我們整團朝聖者的心中,充滿了法喜的清涼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