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有鑛 224

諸多事務,仍待開辦,例如打坐的坐墊,即所幸中國城一位太太發心而得到解決,禪活動於是在此小天地中展開。然而此間房子除了師父的書及坐墊外,一無長物,非但桌椅,連餐具也無,熱心的弟子們從馬路邊撿回些破舊用具,並架設了小型的佛壇,禪中心方稍具規模。當時有一位慕名來訪的美籍神父,見到如此簡陋的禪中心,便問師父:「如此清苦,目的何在?」師父的回答是:「不為什麼,只為使需要佛法的人,獲得佛法的利益。」師父對禪者生活的原則是:冬天但求不凍死,平常但求餓不死。不僅草創道場時如此,應該永遠如此。當時之飲食,確實粗陋,不僅購買最便宜的食物,有時甚至到果菜食物的集散市場去拾回丟棄了的果蔬及麵包、洋山芋等果腹。

於此期間,師父曾借沈先生菩提精舍,及美東佛教會應金玉堂居士的大乘寺打禪七,每次弟子們都精進非常,深知師父在美難得之故。此段林邊時代,以經濟及人力言,實在無法做太多事。然而許多人殷殷希望,大覺寺時代出版的英文《禪雜誌》能夠復刊(一九七七年三月創刊,至離開大覺寺已發行至第七期)。為滿眾人的心願,一九七九年十一月開始發行英文《禪通訊》(Ch'an Newsletter),每月發行一次。此時沈家楨先生也感到高興,對師父說:「不管如何,你又開始了。」《禪通訊》出版之初,既無打字機,又無固定編者,每期均由不同的人負責。其特色,不在新聞性,而以師父的講稿為主。在此之前師父即經常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