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燈錄》卷二八馬祖說:「萬法皆從心生,心為萬法根本。」這是指的分別妄想、執著的心。若無眾生的心理活動,一切現象就不存在;但是聖人要從凡夫開始,先是有來有去,然後才能實證如來如去。

第二晚的「解脫自在」是說明世間無事,庸人自擾,本來自在,何須解脫。如果迷,就不自在,悟就自在。所以石霜楚圓禪師說:「見聞覺知,俱為生死之因,見聞覺知,正是解脫之本。」心中有罣礙,就是生死煩惱,心中無罣礙,就是解脫自在。罣礙不在心外,解脫不從他求。所以當四祖道信向三祖僧璨求解脫法門時,三祖問:「誰縛汝?」曰:「無人縛。」師曰:「你更求解脫乎?」四祖便於言下大悟。只要迴心反照,心中不留點塵,就是解脫自在。並且說明自在有四個等級:第一是凡夫的假自在,是當他意氣飛揚、平步青雲、躊躇滿志時,會感到自由自在,那僅僅是一時間的假相。至少他不能從生與死的觀念和界限得到自在。第二是小自在,那是指小乘的聖人,能夠離開三界的生死牢獄而進入寂滅的涅槃境界,但他們厭離生死而不能在生死中自在地廣度眾生。第三是大自在,是指大乘的菩薩,他們不受業力的控制而受報入生死,但以願力的化現在生死的凡夫群中泛大慈航,普度群生,所以從生死得自在,不受生死所困,也能自由自主在生死中往返。第四是究竟自在,那就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