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應該也算是年老階段的人,可是,我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一邊聽著吳夢麟女士介紹房山的風物、歷史,以及她已經到石經山二十多次的經驗,一路上邊說邊走,就這麼爬了上去。到了山腰,有一座可以作為旅客歇腳之處的小院落,我在那邊見到了看守石經山的一位老人孫先生。他正在照顧著山上的各種設施,看來滿臉風霜,可是兩眼炯炯有神。當地的年輕導遊稱吳夢麟為吳老師,也稱那老人為孫老師,而當地人習慣,被稱老師未必教書,乃是對年長者的尊稱。我們在那座小院的屋子裡面坐了幾分鐘,繼續向上,石經洞已經遙遙在望。到此為止,已經爬了二十分鐘的所謂山路,其實僅是由人們走出來的天然小徑,並沒有石階,也沒有鋪上石條或磚塊,如果是遇到雨天,可能無法攀登。

再往上走,發現了數十公尺人工修築的石階步道。在走上石階之前的左側路邊,有一口井,好像直到現在還是活的。井口加了鐵蓋,上了鐵鎖,以防遊客污染破壞。據說山上的那位孫先生,平常就是飲用這口井裡的水。在如此高的山上,竟然有井,而且真的有水,不可思議。

繼續往上攀登,經過五分鐘,就到了石經洞的範圍。在上下兩層之前,都有人行的步道,以供遊客憑弔。我們在下層的兩個石洞之前合掌禮敬的同時,發現洞前的一塊巨石面上刻著﹁念佛﹂兩字。不知是那一代的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