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陳柏森建築師代我邀請到的。
能有這樣的場面,無怪乎周紹良居士會對我說︰「把北京所有的佛教學者都請來了。」實際上,佛協的趙樸初、林子青和周紹良自己,也都是北京的佛教學者。而且周紹良是近代佛教著名學者周叔迦的哲嗣;湯一介的父親是《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的作者湯用彤,兩人都有家學淵源。
在宴席間和我談話較多的還是跟我鄰座的趙樸初,因他聽我說將來我們法鼓山的建築物是採取現代化,而且要讓世界各國佛教徒和非佛教徒都能接受,盡量避免予人以佛教是多神信仰的印象之時,便頗為關心的說︰「大乘佛教的道場固然有佛,可也不能沒有菩薩,否則就不能顯出大乘的精神。」我說︰「法鼓山現在就有菩薩像,將來也會有的。」
聽鸝館的素菜還算不錯,雖然是用葷菜的作法,但材料都是素的。首先,在每人座前發了一張菜單,說明當天晚上一共有幾道菜,有那些菜。然後,每上一道菜時,均由服務員用盤子捧著到桌邊向大家報出菜名,一邊躬身,一邊向全桌的客人展示一遍菜餚的內容,然後端到旁邊的空桌,用小碗每人一份裝好,再恭敬的送到每位賓客的前面。每上一道菜均是如此。如果吃得較慢或正在談話中,很可能在上第二道菜時,即將第一道尚未動筷過的菜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