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跟中國儒家的節儉和道家的自然,並不相稱,跟原始佛教及禪林的簡樸,也不調和。
從一週以來的考察所見,中國古代的寺院建築,在布局方面,有兩個基本原則,就是四合院和中軸線。如果地形許可,建築物的排列,主要殿堂的配置,一定是由前向後連成一串,以幾個主殿,加上廂房,形成前、中、後幾個四合院;然後再向兩翼發展,成為左右兩軸線,各各形成對稱的若干個四合院。如果地形不許可,則中軸線的配置,還是不變,兩翼的建築物,便因地制宜了。
一般寺院,都有圍牆,作為與外界分隔的屏障,目的是為安全、謹慎、幽靜、獨立,很少是為裝飾。
建築群的組成
從建築群的組成而言,最完整的應該包括照壁、影壁、牌樓、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再加上依不同性質的寺院而有不同的殿宇,例如毘盧殿、文殊殿、觀音殿、普賢殿、地藏殿等,還須加鐘、鼓二樓、伽藍殿、藏經樓、祖師殿、禪堂、齋堂、方丈、僧寮等。規模小的也可以把山門作為天王殿,廂房作為方丈、僧寮、齋堂,再加上大雄寶殿,以一個四合院,組成具體而微的佛教寺院。牌樓也有等級,皇宮是四柱七樓,王宮四柱五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