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及廢水等的處理,這跟古代的建築是無法相提並論的。尤其法鼓山雖須有古代寺院的功能,卻是以一個現代學府的形象跟世人見面。所以我們只能從美觀、幽靜、樸質、安全、謹慎等方向,吸取古建築的長處,例如照壁、影壁、門樓、垣牆、連廊、廡廊、主軸線、四合院等的配置,學到一些什麼。事實上,我們在歐美國家所見到的古建築,以及現代化的大型群體建築,好像未見過主軸線的設計型式,四合院倒不乏其例。如果由於地形的條件,就不受任何既定觀念的束縛,可有很多自由發展的空間。
在這七天之中,我們學到一項不得不注意的事實,那就是在形式、顏色,以及使用選材的表現方式和空間條件的相互關係,必須統一整齊,彼此呼應,否則就會顯得雜亂無章,而缺少和諧穩重的整體感了。
全團的每一位成員,都非常用心,非常誠摰地為法鼓山,提供了很多寶貴的意見,雖然各有各的想法和看法,大體上對我們未來的建築,相當有用。到此為止,雖然只看了一個星期,收穫已經不少,法鼓山究竟要參考些什麼,大致上已經有了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