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追善菩提和懺悔滅罪,開鑿現被標號為第十六至二十窟的五個大石窟。
這五個大石窟的風格,據學者們說,一面屬於敦煌石窟的系統,另一面則增加了胡族西域君王的雄渾風貌,故有高達十五公尺的造像。此後這種工程,連續到唐代為止,所開石窟,蜿蜒長達十二公里,大小洞窟五十三,石雕造像五萬一千餘尊。
至於主持開創雲岡石窟的釋曇曜,在道宣撰的《續高僧傳》卷一,有他的傳記,現在抄錄其生平及與石窟相關的敍述如下︰
釋曇曜,未詳何許人也。少出家,攝行堅貞,風鑒閑約。以元魏和平年住北臺昭玄統,綏縎僧眾,妙得其心。住恆安石窟通樂寺,即魏帝之所造也。去恆安西北三十里,武周山谷北面石崖,就而鐫之,建立佛寺,名曰靈巖。龕之大者,舉高二十餘丈,可受三千許人,面別鐫像,窮諸巧麗,龕別異狀,駭動人神,櫛比相連三十餘里。
子成文立,即起塔寺,搜訪經典,(太武帝)毀法七載,三寶還興。曜慨前凌廢,欣今重復,故於北臺石窟,集諸德僧,對天竺沙門,譯《付法藏傳》
(編案:即《付法藏因緣傳》)
,并淨土經,流通後賢,意存無絕。
從《續高僧傳》所見的曇曜法師,少年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