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皇帝「敕諭」任該寺的住持德令為「僧錄司右覺義」的官職,並且明文制止在寺內寺外砍伐古樹、任意放牧,官員軍民諸色人等,不許「侮謾欺凌」,這些文字刻在一塊石碑上,現猶立於寺內鐘樓西側。到了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至三十五年(西元一五五〇~一五五六年),由御馬太監捐資,經七年的時間,再度重建了該寺,主要的工程是重建了大雄寶殿、天王殿、金剛伽藍祖師殿、鐘鼓二樓等殿堂。到了明末神宗的萬曆年間(西元一五七三~一六一九年),也不斷的由朝廷維修翻建,例如現在寺門外的石牌樓及寺內的銅鐵焚爐等,都是萬曆年間的遺物。
到了清朝的康熙、乾隆及恭親王,他們是戒壇寺的三大護法。清聖祖康熙二十四年(西元一六八五年),皇帝曾到西山遊歷,留住戒壇寺,並為該寺撰寫了碑文,為大雄寶殿書寫了「般若無照」的橫匾,以及「禪心似鏡留明月,松韵如篁振舞風」的楹聯,並為戒壇殿寫了「清戒」二字的橫匾。
康熙五十四年,由該寺住持憨默成喆募款修復了寺院殿堂,這可以從現在戒壇殿前的一方「敕建馬鞍山萬壽大戒壇主平陽第四世賜紫喆公行實碑」記述的文字中見到當時的情況︰「佛號經聲,六時無間。過者爭停車馬,摳衣躡履,上山瞻禮。」並說當時寺內僧侶近四百人。
清高宗乾隆皇帝也於乾隆十八年(西元一七五三年)、二十九年、四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