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院的第六十四任院長因涉嫌教唆比利時革命而被放逐,修道院也被法國殖民政府沒收,這是西元一七八九年的事。到了西元一七九六年,此修道院被宣布成為國有財產,逐漸被分割出售,終因雨水侵襲,無人管理而荒廢了。
這座維里爾斯修道院規模宏大,分成六個部分:1.僧侶生活的部分,2.在修道院中修行的俗人所住部分,3.大教堂部分,4.工作部分,5.新出家僧侶所住部分,6.院長所住以及接待貴賓貴族的部分。每一個部分,都有好多建築群,特別是僧侶生活部分和大教堂部分的建築群,都在十座建築物以上。院長所住部分是西元十八世紀完成的,特別奢侈豪華,因此招來當地農民的怨恨,不久由於短暫的革命而被破壞。由於長時期無人照顧,年復一年,到了近代,除了磚牆、石柱以及大教堂頂端的一部分之外,連屋頂、門窗都全部傾塌。雖然比利時政府曾經撥款清理出一個輪廓,但在我們參觀之時,還是到處可以看到爬滿了籐蔓的殘牆頹壁和石柱,已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廢墟。蘇忍教授帶我們參觀的目的,是在告訴我們,比利時曾經有過這樣大的修道院,如今當作古蹟供我們憑弔。
這座修道院,在其全盛時代,無異是一個小國家的皇宮。早期所用的建材是磚,後期用石,至於教堂部分,雖沒有倫敦西敏寺大教堂和捷克維妥斯大教堂那麼精細、花巧,但所用的大理石原材,還是一樣的精美。整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