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了此崖的頂端平臺,僅在朦朧中看到鐫刻著「金頂」兩個大字的石碑,其他的什麼也沒有看到。其實這座平臺,原來建有一座祖殿,已被拆除。原有的所謂「攝身崖」,是一塊凸出於懸崖之外的岩石,名為「金剛嘴」。如果遇到天氣好而有上午的太陽,遊客到此,便可以看到所謂金頂的「佛光、日出、雲海、聖燈」四大奇觀。我們上山的那天,金頂大霧,什麼也沒有看到。我對那一位知客師說:「我們大概沒有善根福報,上山來什麼也看不到。」他很會講話,馬上解釋說:「峨嵋金頂是金銀寶地,晴天陽光普照,便是一片金色;冬季滿山冰雪,又是一片銀色;平常雲霧瀰漫,也是銀色莊嚴。既然能到峨嵋金頂,豈會是無福的人。」他說得很有道理,可惜現在的大陸遊客到此,信佛者極少,觀「光」者極多,只能說他們都是有福之人了。由於峨嵋山全年的日照量僅六十至八十天,上山來真有機會見到「佛光」的並不多,故將濃霧的天氣,解釋成為寶光莊嚴,的確很妙。

我們巡禮了金頂的普賢菩薩,下來穿過被浸泡在濃霧中的「臥雲禪院」,不僅霧氣重,水氣也重,到處都是濕漉漉的,連他們的大殿、客廳、拜墊、桌椅,都像是被透足了水的龍宮一樣。我拍了幾張金頂及臥雲禪院的照片,也都沒有成功。真是一個「雲深不知處」的虛幻境界;該院以「臥雲」命名,良有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