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蓮華 111

我們在客堂贈紀念品和供養之後,茗山長老親自陪我到祖師塔院,掃塔上供。他說他已經很久沒有上去,先把幾件較厚的衣服脫下,然後陪我一起慢慢的拾級而上,到了半山腰的祖師塔院。這是我一九八八年回來,拜託焦山常住代我建的東初老人舍利塔。

現在已有三座同樣模式的石塔,除了東初老人的,還有智光老人以及智老的師父吉堂老人的,唯有東老和智老的石塔背面,有石刻的傳略,吉老的則是一片空白;我問其原因,茗山長老說:「事隔兩代,相距半個世紀以上,誰都沒有見過,事蹟不明,無法著筆。」

在塔院中,已經準備好供菜以及點燃了香燭,而且有十多位僧眾和七、八位居士,由維那率領在塔院內排班等候。儀式還是由我及茗山長老共同主法:拈香、唱爐香讚、頌《心經》、〈往生咒〉、〈供養咒〉等,歷時二十分鐘;這是我這趟來到焦山的主要目的,只是沒有想到勞動了方丈及許多僧眾。

雖然東初老人遺囑交待,不要為他起塔。但是為了讓後人瞻仰,並紀念他對焦山以及現代中國佛教文化的貢獻;不論是對焦山的子孫和海外的子孫,都有這個必要。我們回來,是感謝焦山曾經出了這樣的一位方丈,把法脈伸展到了海外,乃至於國外。就像釋迦牟尼佛在印度應世後,有很多的高僧大德把佛法傳到了中國,後世的中國佛教徒,要回到印度去朝聖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