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蓮華 169

四五、歷代興替.高僧群像


靈巖山寺創建於梁武帝天監年中(西元五〇二~五一九年),在此之前,東晉已經有一位司空陸玩,於此捨宅為寺;再往上推,那是吳王夫差為西施建的行館,即是「館娃宮」遺址。

靈巖山開山祖師,是梁武帝時代,從印度來的一位梵僧,傳說他是智積菩薩的化現。

到了唐朝,詩人例如韋應物、李商隱、白居易等,都有關於靈巖山寺的作品。宋初,曾一度稱之為秀峯禪院。經過歷代的毀廢重修,至清代溥儀宣統三年(西元一九一一年)真達和尚接任住持後,陸續整修道場,整頓寺規。到民國三十二年(西元一九四三年),該寺殿宇有大雄殿,高七丈五尺,深六丈。另有念佛堂、藏經樓、智積殿、多寶佛塔、彌勒樓閣、天王殿、大法堂、東西客堂、印公紀念堂、東西關房、庫房、方丈室、香巖廳、淨念軒、企歸軒、齋堂、齋廚、雲水堂、陸玩祠、東閣、平臺、化身窰、普同塔。可見這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是由幾個軸線構成,排列相當整齊,這個布局規模,到目前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