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蓮華 232

六二、禪與教的興替


從國清寺的沿革來看,原為天臺宗的祖庭,到了唐末之後,漸漸成為禪宗的重鎮;南宋時代,天臺宗的學者漸漸稀少而禪宗盛行。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西元一一三〇年),詔令「易教為禪」,國清寺就成了禪宗的江南十剎之一,來寺參究學禪者四海雲集,以致於後來必須自耕自食過農禪的生活。到了南宋光宗紹熙元年(西元一一九〇年),邑令劉潮在其所撰〈景德國清寺千門塗田記〉中,高度讚揚當時的住持治山志南和尚:「建壯屋三十餘間,規模雄偉,儲蓄贏餘。」寺僧實踐著禪農並舉、自力更生的修行生活。到了明末神宗萬曆年間(西元一五七三~一六一九年)國清寺又重振天臺宗的講寺門風,與其派下的無盡傳燈法師(西元一五五三~一六二七年)所重興的高明寺幽溪講堂相呼應。

民國二十年(西元一九三一年),靜權法師於國清寺設天臺宗佛學研究社,並且與諦閑法師及當時的住持可興法師,合力向政府爭取「易禪為教」,而恢復了國清寺為天臺宗祖庭的地位。

經過十年文革的動亂,國清寺佛像全毀,法物遺失殆盡,殿宇被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