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唐朝般若譯四十卷。一般中國人都講誦八十卷本,我覺得被稱為舊譯的六十卷本也很好,六十卷本及八十卷本,均有〈淨行品〉,內容相同而用詞略有出入,唯四十卷本僅是全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一品的內容,故沒有〈淨行品〉。我選講六十卷本,別無用意,只是覺得不錯。此品的請法主角是智首菩薩,他請文殊師利菩薩開示:作為一個菩薩,如何能夠使得身口意三業清淨,自利利他,成就佛道。因此,文殊菩薩介紹了日常生活中的修行法門:作為在家菩薩與出家菩薩,當發一百四十願,修行戒定慧三學等。此品對一個初發心的菩薩,乃至於一位資深的菩薩,都很重要。
當我初讀《華嚴經》時,就覺得〈淨行品〉及四十卷本的第四十卷〈普賢菩薩行願品〉,最使我感動。我們唱的三皈依偈,以及在我做小沙彌時所讀《毘尼日用》的諸偈,便是出於《華嚴經‧淨行品》;禪門日誦的懺悔文末段共十六偈,中有十二偈是取自〈普賢菩薩行願品〉。該品講的人很多,因此,我於去(一九九六)年在農禪寺,選講了〈普賢菩薩行願讚〉,這次則特別選了〈淨行品〉。
《華嚴經》是部大經,要全部講完,很不容易,能夠抽講這兩品,是我老早的心願。可惜這次我雖然講了三個晚上,僅把〈淨行品〉的長行(散文)部分講了一半,所以已約定明(一九九八)年此時再去香港,把它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