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就是他們能受到現代人崇拜尊敬的原因所在。
我在教宗尚未出現之前,接受了梵諦岡官方日報記者的訪問,他知道我是參加和平會議的臺灣代表,問我的感想。我告訴他,佛教主張慈悲,要對一切眾生給予平等的愛,不僅僅把所有的人看成是兄弟姐妹,也要把一切眾生,當作自己以及自己的親人來關心,所以是一個主張和平的宗教。人類都希望生存,恐懼死亡,如果人人都把所有的人當成自己來看,世界上就不會有衝突、殺人、犯罪、流血、戰爭等的事情發生了。所以我也非常高興,有機會來出席世界宗教的和平會議。
我們離開會場之後,從左邊繞到右邊,細細的參觀了大廣場的形狀和結構。據說是完成於西元十七世紀中葉,成橢圓形,地面由黑色正方形的小石塊砌成,縱深三百四十公尺,寬長二百四十公尺,在左右兩側的石柱頂端,蓋有雨遮,遠看好像二龍戲珠。廣場正中央,有一根一百多呎高的方形石柱,據說是由埃及搬運而來,是為紀念第一位教宗聖彼得的殉道而建。
在廣場前,有一條寬廣的街道,據說是紀念一九二九年教宗比奧(PIO)十一世,和當時義大利的獨裁者莫索里尼,簽定了「拉特納條約」而建,允許教廷在羅馬市區內有其政治上的獨立主權,命名為「協和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