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解行並重的默照禪
五月十六日,星期六。
因為這是禪修的特別講座,不是單單的禪修活動,所以課程時間的排定,是著重在我的開示,禪坐的活動倒是變得次要。早上五點到六點二十分之間晨坐,以及六點三十分到七點的早課,是採取隨喜參加的方式。早餐之後,也有一個半小時的休息,九點至十二點上課,然後午餐。下午二點至五點上課,晚課也是隨喜參加。晚上七點至九點上課,然後隨喜打坐至十點就寢。第二天上午的課程跟第一天相同,下午一點三十分到三點,上了最後一課之後,就結束了這次的特別講座。
十六日的整個上午,都在介紹默照禪五個階段的修持法,講得非常細膩,大致如下:
- (一)放鬆身心:先有一個正確而自然的坐姿,如果不能盤腿坐,也可坐在椅子上。然後從頭一直到腿部乃至腳趾,逐部放鬆。頭部要把腦神經放鬆,然後眼球放鬆,接著依次是臉部肌肉、肩頭、兩臂、兩手、胸部、背部、腰部,非常重要的是小腹必須放鬆,接著腿部、腳部不要用力。
- (二)觀照全身:把放鬆身心的方法,從上到下練習三次之後,就用心觀照整個身體。曉得身體是在打坐,也感覺到身體上某些部位有痛、癢、麻、緊等等的覺受。但是,不要把注意力放到特別有覺受的某個部位,只要曉得整個身體是在打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全體而不特別注意局部,漸漸地身體的負荷感就會消失。但是,還是知道身體正在打坐。
- (三)觀照環境:把身體所存在的環境,也就是自己當前的經驗世界,作為自己的身體,清清楚楚的觀照,觀照全體而不注意局部。當聽到聲音,看到影像,感覺到冷暖或者聞到氣味,不要去特別留意它和跟蹤它。出現時讓它出現,消失時讓它消失,如果處於沒有任何影響、任何觸受,也就是一片寂靜的狀況下,還是知道身體是環境的一部分,整個環境就是自己的身體。
- (四)內外無限:向心內觀照,是無限的深遠;向身外觀照,是無限的廣大。盡虛空,遍法界,至內無內,至外無外,內外交融不可分割。這個時候,不要想像心中有多少的念頭,也不要想像宇宙之中有多少天體。但是,在無限深遠的心內,如果產生幾個妄念,等於一片大海中的幾個泡沫,不需要為它牽掛和動心。心外則包括身體、環境、整個宇宙,若有各種各樣的物體現象,在觸受中出現,把它們擺在無盡的法界大海之中,也是微小有如滄海之一粟,沒有必要去在乎它、牽掛它。
- (五)由內外無限,自然進入惺惺又寂寂,寂寂又惺惺:這時候,一切都有,明明朗朗,就是沒有和境界相對的我之存在,這就是默而常照,照而常默,無我我所,定慧均等,悲智相應的禪境。
到了下午,我講中國的禪宗,特別是把默照禪的背景,作了更詳細的介紹。
這使得一位出身於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的禪僧藤田先生,有了回應。他說在日本的曹洞宗,只知道只管打坐就是頓悟法門,而只管打坐的方法,好像僅僅相當於我介紹的第二個層次。至於我所介紹的第三、第四、第五個層次,他沒有聽過,覺得很有興趣。而且我講得相當細膩,對修行這種法門的人來說,非常有用。他問我在中國,有沒有專門介紹默照禪修行法門的古籍。
我說有的,它的源頭在印度,《阿含經》裡就有,然後在中國根據《楞伽經》的如來藏思想、《涅槃經》的佛性思想、《中論》的中觀思想、《維摩經》的直心思想,《華嚴經》的一真法界思想;到了《六祖壇經》,六祖的弟子永嘉大師的〈止觀頌〉,石頭希遷的〈參同契〉,然後是宏智正覺的〈默照銘〉,特別是宏智禪師的《廣錄》共有九卷,對於默照禪的修行和境界,介紹得相當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