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行腳 115

二〇、人間佛教的人間淨土


六月十九日,星期五。

當我於六月十五日,錄完了本書的第十九節,便著手為日本京都佛教大學的前校長水谷幸正博士七十大壽紀念,以三天的時間,寫了一篇〈人間佛教的人間淨土〉論稿,約一萬三千字,於六月十九日寄往京都。

這是我在一九九七年三月,為法鼓山內部的悅眾菩薩編寫出版《人間淨土》小叢刊以後,又寫了一篇比較學術性的關於人間淨土的論文。從印度的基礎佛學,到中國的大乘佛教,乃至於當代的太虛及印順兩位大師的著作,把人間佛教及人間淨土的思想,作了一次通盤的探討和介紹。我是從《四分律》、《增一阿含經》、《華嚴經》、《法華經》、《阿彌陀三經》、《彌勒三經》、《維摩經》、《大般若經》、《阿閦佛國經》、《仁王般若經》、《大涅槃經》、《十住毘婆沙論》、《六祖壇經》、《宗鏡錄》、《太虛大師全書》,以及印順長老的《佛在人間》及《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等經論著作中,得到的相關資料,作了系統性的論列。由這篇論文,可以明白法鼓山的理念,之所以要建設人間淨土的教理依據,是源遠而流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