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他們的建議,就指責我們是山頭主義。這些人並不是對我個人有惡意,而是不瞭解我們這個團體真正的特色是什麼?總以為此一廟彼一廟,此一法師彼一法師,道道相通,法法平等。所以在這次的年會中,各地召集人都希望師父對大眾有一個明確的指導,究竟我們這個團體應該怎麼做才好。

因此,我在大會的開示中,介紹我們這個團體,並不是一般的寺廟性質;我們的聯絡處,也不是一般的佛學社團性質。而是一個用佛法的精神、理念,來從事提昇人品、淨化人間社會運動的團體。我在臺灣曾得過國家頒發的社會運動領袖和風獎,在今年《天下》雜誌給我的榮譽,也是界定在社會思想的啟蒙運動;而在我的著作之中有兩本書--即《正信的佛教》與《學佛群疑》,在國內外能夠發行一百到二百萬冊,被視為佛教啟蒙的入門書籍,就是因為我並不是僅僅食古不化的在講佛學,而是將經論的精髓,整合融化成為現代人能夠實用活用的觀念和方法,並進一步用四安、四環的社會運動,普遍利益人間。

同時,我又講了一個譬喻,法鼓山如同是一個專業的專賣店,不是能夠廣泛推銷一切商品的百貨公司,集中人力和物力,來作社會的啟蒙運動,當然沒有辦法平等普遍推廣顯密各宗各派所有的特色。我們的修行,是中國的禪和淨土;我們的生活,是依據戒律的倫理;而我們根本佛教思想的源頭,是《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