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終止了大約有一分多鐘才恢復常態。全體聽眾們都不知道他是為了什麼而哭,連我也不清楚。我在陪他回旅館的車上問他是什麼原因?他說:「我一想到龍樹菩薩,就會感恩,就會痛哭,曾經在印度一連哭過三天。」這對於一般人來說,是不容易理解的。

龍樹菩薩大約是西元一五〇至二五〇年之間的人,他在印度佛教史上,是位非常傑出的高僧,他的著作數量驚人,被翻譯成漢文,收在《大正藏》中的共有二十五部,被翻譯成藏文而被編入西藏《大藏經》中的有一百二十五部。對西藏的格魯派,也就是黃教而言,被稱為中觀應成派,主要就是以龍樹的中觀思想為本。假如沒有龍樹,就不會有西藏的黃教格魯派。就以中國佛教來講,也把龍樹尊為八宗共祖。西藏人有印度佛教的傳統精神,對三寶恭敬,也對法的傳持者感恩,這就是中國人所說的飲水思源。

因此,我在餐桌上問他一個問題,西藏雖然保存有數量豐富的龍樹著作,可惜還有一部《大智度論》沒有翻譯成藏文,我們相信它是龍樹的作品,所以漢傳大乘各宗,都會應用《大智度論》的觀點。我問達賴喇嘛是否聽過這部論書?據說藏傳佛教的學者們,否定這部論書是龍樹的作品,而推測可能是鳩摩羅什或是那一位大師所寫。

達賴喇嘛說,他從來沒有看過《大智度論》,但知道它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