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我提出了一個觀念,在發展科技的同時,要預防科技為人類帶來的後遺症;這必須要先預防,不能期待後來的科技,是可以處理以前科技所遺留的問題;但願未來的科技為全人類造福,而不是科技使人類受害。
李遠哲院長對科技是很樂觀的,不過他也認為科技的發展有助於人人平等,科技發展必須超越國與國的戰爭,才會給人類帶來好處。他又說,科技的發展如果還是運用在國家與國家的競爭的話,人類社會仍然得不到科技的好處。戰爭不是解決糾紛的手段,因此未來人類必須超越國與國競爭的格局,那麼科技發展才會帶來好處。
李院長對我所公布二十世紀非自然死亡的人數是兩億的數據回應,他說由於科技的發達,二十世紀比十九世紀的人口增加了數倍,所以還是合算。當然,他也注意到,造成人類非自然因素的死亡,應該是可以避免的。而我的立場,並不是說科技殺死了兩億人口,而是希望以人文思考和指導,避免人類的迫害殘殺,眾生平等,不應該讓一部分的人死於非自然因素,讓另一部分的人長壽健康。
後來討論到多元文化和本土化的問題。美國的社會,就是多元文化的結合,因此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新美國文化。我們台灣正在朝這個方向走,提倡本土化,也接受外來以及多元的文化。我說,拿宗教來說,多元化之後並非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