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到了乾隆四十年(西元一七七五年)又有殿閣三十六處,亭榭十八座,還是具有不小的規模。

這座寺院歷代出現過很多高僧和名僧,所以該寺有一處塔林,非常壯觀,也極具古文物價值,因為那都是歷代住持的祖塔,有不少是住持的壽塔,而且有各種各樣的雕刻,據說是中國三大塔林之一。從北魏到明代,曾留下祖塔一百六十七座,碑銘八十一通,至清朝就沒有了。明末達觀真可紫柏大師,也曾擔任過該寺住持,目前還可從御書閣大門的兩側,看到紫柏大師的語錄,被刻在石碑上。

我們這一次去訪問,看到文物部門派人在那邊發售參觀的門票,不但沒有要我們買票,還送了我們每人一冊圖文並茂、印刷精美的畫冊《靈巖寺》。它的封面就是採用了辟支塔,內容包括該寺的沿革、歷代住持、古建築、古雕塑、古樹、佚文與碑記等,非常豐富。它的古建築包括天王殿、鐘樓、大雄寶殿、五花閣、千佛殿、御書閣等,都是唐、宋、元、明、清時代的重建和修建,所以可以看到唐朝的風格,也可看到宋、明的風格。至於塔的建築,除了辟支塔和墓塔林,最古的有北魏的祖師塔,唐代的惠崇塔,這兩座塔都有點像四門塔的四方形,但是只有三向三個門,一向未開門,同時它的塔基、塔身造型,也跟四門塔不甚相同。寺旁的般舟殿雖然已經成了廢墟,還可以從它殘存的台基、石柱、柱礎等,看到當年的建築,相當用心而精美;該遺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