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便一

▲洞山的「晝開夜合」石門。

路陪著和扶著我登上洞山。

至於為什麼號稱洞山?因為它是屬於宜豐縣同安鄉的洞山村。雖然入山之後並沒有見到洞,但是因為沿路都是行走在峽谷之中,通風不良,光線不足,樹蔭很密,所以也有點像是穿過洞窟的感覺。不過在山中,沿著山溪,溯流而上,路徑很窄,只容一人,最多兩人並肩而行,不僅是車輛無法進出,就是揹著、扛著、挑著東西進入山區,也不能是太長條、太大件的。我真不知道歷代興建和重建這座寺院的建築材料,是怎麼運上山去的。例如有一處叫做「晝開夜合」的石門處,就相當的狹小。

在登山路上,最讓我嚮往的,就是使得洞山良价禪師悟道的那條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