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菩薩走江湖 69

他和馬祖道一磨鏡的公案,也發生在這個階段,而當時馬祖的落腳處,即名「傳法院」,故有「天下法院」之稱。這就開門見山地告訴我們,此寺和禪宗及天台宗的關係。

至於為什麼稱為「福嚴寺」?據說北宋太平興國年間(九七六-九八四年),有一位福嚴和尚來到此處,增修寺院,種植杉木十萬株,因此更名為福嚴寺,而沿用迄今。到目前為止,該寺的建築物有大殿、法堂、雲水堂、齋堂、祖堂、方丈室,還有一個屬於南嶽特色的「嶽神殿」;據說當初是慧思禪師向嶽神借來這一塊地,寺成之後,就有了這座嶽神殿。

像今天這樣的規模,據說是從清朝同治年間(一八六二-一八七〇年),由朝廷重修的,然後一直保存到今天為止。寺院範圍雖然不大,但是也有五進,第一進是三門,第二進客堂,第三進嶽神殿,第四進大雄寶殿,第五進說法堂。因為是依山而建,佔地面積約二千六百平方公尺,建築物分成幾個梯次拾階而上。後面的祖堂和大殿之間,距離相當近,似乎只有一線間隔,卻有高低兩個落差。在門楣上掛著一塊金字匾額,寫著「五葉流芳」四個大字,可見福嚴寺既和南嶽懷讓有關,又與石頭希遷有關,他們兩人和南嶽都有很深的淵源。而希遷的南台寺距離福嚴寺也只有短短的一段山路,把它們說成相關也不無道理。寺內年代最久的紀念物,應該是右側門外的一棵古銀杏樹,樹幹直徑有一‧七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