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該經要說:「行寂滅慈,無所生故;行不熱慈,無煩惱故。……」一共舉出了二十九個項目,來說明真實慈的內容。

如果不發悲願,等於沒有度眾生的意願,也就不太可能會盡自己的一切能力去學習、充實、成長,進而幫助他人,所以悲願可說是對一切眾生的承諾。

《維摩經》說的:「何謂為悲?」就是將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布施給一切的眾生。通常稱為迴向,可以解釋為把自己的功德分享給眾生。功德可分為兩類:1.有漏功德,2.無漏功德。

做有漏功德,就像是投資,希望回收,做了好事想享福報,就像是一邊賺錢,一邊花錢;一邊存錢,一邊提錢,那麼所能擁有的錢將是有限的,永遠無法圓滿。也像一隻杯底、杯身、杯緣有裂縫、有洞孔、有缺口的茶杯,倒進去的水終究會流出,永遠裝不滿。

有漏功德雖像有漏洞的茶杯,水會不斷流走無法裝滿,但是做功德是很好的事,即使是有漏功德還是要做,也要鼓勵人多做,這對社會是有益的。多做有漏功德可以得到人天福報,在人間是富貴中人,在天上可享天福。

無漏功德,則與有漏相反,例如持戒布施而離我執,不求回饋。無漏的意思就像一隻完整的茶杯,杯底沒有洞,杯身亦無裂縫,倒進去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