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即是心若清淨,國土亦得清淨。

我們的世界,是隨著我們的心而變化的,在佛經裡有兩句相反相成的話:1.「心隨境轉」,這是凡夫;2.「境隨心轉」,這是聖賢。如果自己的心,時時刻刻被環境所左右,被環境所困擾,那就是凡夫;反之,心能轉境,則是聖賢。以菩薩之心看眾生,眾生都是菩薩,以清淨心體驗世界,世界便成佛國淨土。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說此「國土常清淨」,乃是極正確的事。

此經說:「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心淨」是不起瞋愛、取捨、善惡、好壞等的分別心;不受境界影響,便見淨土的「功德莊嚴」。福利為「功」,有所得成為「德」,功能有所得為功德。經中有五分法身功德、八功德水,以莊嚴淨土的依正二報,主要是用智慧和慈悲來莊嚴。以智慧莊嚴自己的心,即心靈環保;以慈悲莊嚴我們的世界、環境,即關懷我們的社會,是禮儀環保、生活環保、自然環保。換言之,對我們生活環境中的人、事、物,都用智慧和慈悲來關懷、來對待,就是功德莊嚴。

許多人認為的莊嚴,是用豪景排場、金銀珠寶、華飾宮殿等的物質,那僅是外表;若用智慧和慈悲,來莊嚴身心和環境,才是表裡一致,最高的功德莊嚴。身心世界的莊嚴,才是全面徹底的莊嚴。如僅是虛有其表,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