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最後一生,仍有腹痛、背痛、頭疼及被提婆達多傷足的果報,佛陀在世時的幾位大阿羅漢,如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仍有被鹿杖外道擊斃的果報,佛陀時代的大修行者尚且如此,則我們祈求不受果報,怎麼可能呢?
三、無漏正法是目標
正法又分有漏法和無漏法。有漏法是世間善法,持五戒十善,求人天福報。世間善法的標準,第一要有信仰,第二要有責任感,第三要努力。我們每個人都兼具數種身分,既是父母也是兒女,既是丈夫(妻子)也是父(母),既是學生也是老師,面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分和立場,也有不同的責任,要盡責也要努力精進,當學則須學,學以致用,這也是「法門無量誓願學」。
但是有漏法是世間法,修人天善法得人天果報,果報享盡,善因便消失。譬如裝滿水的水缸有了破洞,大洞大漏,小洞小漏,水終將流失。
無漏,是種福不求福,行善不求報,布施出去的任何財物、智慧、體力,不但不求還報,即使連布施的念頭也要沒有,此即無相布施。世尊說法,無一法可說,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可度,真正的佛法是無相,無相即是無漏的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