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修行是以有漏的正法為基礎,以無漏的正法為目標,用禪的方法達到目標。正確的禪法是無漏正法,是根本法,唯有開悟的人才能體驗到無漏正法。對於未開悟的人,禪宗祖師教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把煩惱放下,守住正念,吃飯時,心在吃飯;挑水時,心在挑水;睡覺時,不胡思亂想,心也在睡覺;如此常將身心守護住。然後教以參禪的方法,漸漸產生疑團,吃飯不知吃飯,睡覺不知睡覺,再進一步,破了疑團,則達見性的境界,便是無漏正法的實現、體驗。
從修持有漏正法到體驗無漏正法時,雖然見相無相,仍要精進,否則是斷見頑空的外道。很多人認為既然體驗到無相,視一切皆空,何必再從事任何工作呢?這樣的觀念是很偏頗且危險的;也有人未證得無相法,只是自私、懶惰,不肯工作,這樣的行為有如住在黑山鬼窟中,不能見自己本性。
所謂無相,是心中仍有我、人、事、物,但是心不執著。《心經》云:「無智亦無得」,不認為自己是有大智慧、大福德、大能力的人,仍然努力不懈度眾生而心不牽掛,順應眾生的因緣,做一切自己應做的事。莊子云:「生也有涯,學也無涯。」即使是世間的學問,在有生之年尚無法學盡,何況佛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