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有兩點,一是安住於菩薩行處,二是安住於菩薩的親近處,這樣就能夠演說這一部《法華經》了。菩薩行處,一般而言,是菩薩之大行,即如布施等之六度,詳則如普賢菩薩所修之諸大願行。菩薩親近處,是菩薩之善知識,初發心者當有親教師,出家菩薩有依止師,凡是知法知律的具德善知識,均宜親近,廣則如《華嚴經》的善財童子,在文殊師利菩薩指引之下,參訪了五十三位大善知識。
依據坂本幸男的《法華經注》所舉,「行處」的梵文是ācāra,修行者以實踐而悟真理之意;「親近處」的梵文是gacara,尚未悟得真理、但已在修習而近於真理之意。
接下來則說明本經所說的「菩薩行處」是什麼:
「云何名菩薩摩訶薩行處?」「若菩薩摩訶薩,住忍辱地,柔和善順,而不卒暴,心亦不驚,又復於法無所行,而觀諸法如實相,亦不行、不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