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諸修道者苦行的狀況,或有以草為衣,或以樹皮為服,或唯食草木花果,或一日一食、二日一食、三日一食,或事水火,或奉日月,或翹一腳,或臥塵土荊棘,或臥水火之側。
又在《大般涅槃經》卷十六,《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四,均有關於苦行外道,受持牛戒、狗戒、雞鴙戒,以灰塗身,自餓、投淵、赴火、自高巖墜落、五熱炙身、飲噉便穢及腥臊惡臭等物的記載。
雖然世尊是拋棄了苦行的方法,主張以不樂不苦的中道行而成佛道,但在世尊弟子之中,仍有以苦行的頭陀生活為修行模式。苦行的生活方式,能夠抑制欲望,特別是對治情欲的奔放,而且也最容易感動他人,令人生起信心。但是抑制欲望並不等於消滅了煩惱,只要一有機會,欲望之火,還是會自害害人,故非究竟辦法,唯有從內心淨化,自覺的啟發,才得從煩惱解脫。
《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追敘這位菩薩往昔生中的苦行,是為使得三乘聖眾及天龍神眾等生歡喜心。不過,菩薩的苦行是為上供諸佛、下化眾生的報恩之行,不同於外道的修行者,是以自苦現在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