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釋


1.「界外」與「三乘」:界外是三界之外的諸佛淨土,稱為界外國土;若能超越三界生死,亦得名為界外。然於天台家有界外教及界外土之分,界外土又有方便有餘土與實報無障礙土的差別。至於界外教,是以四教中的藏通二教為界內教,別圓二教為界外教,例如《法華玄義》卷五上有云:「若隨界外好樂,說後兩教位。」同書卷六下亦云:「三藏不說界外生。」以此可知,界內的藏通二教,僅化界內三乘人,唯別圓二教,化界外大乘菩薩。

「三乘」亦有小乘的三乘及大乘的三乘之別,小乘三乘是指聲聞、緣覺、釋尊成佛之前的菩薩階段。大乘三乘是以聲聞、緣覺的二乘為小乘,菩薩為大乘,合稱為大小三乘,《法華經‧譬喻品》,即以羊、鹿、牛之三車,譬喻如來的三乘教法;以大白牛車,譬喻唯一佛乘的《法華經》。此處旭師所說的三乘,是指四教中的通教,也就是三乘共十地的層次,故與界外別圓二教的梵網、圓覺等經,是不相共通的。

2.「以別定通」與「攝通入別」:以別五時的《華嚴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