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通鈍根。若極利者,要經六十,要經百劫。」《華嚴五教章》卷二,亦持速鈍遲利的看法,並設問答:「問:何故下根返經時少,而上根等乃多時耶?答:能於多時,修鍊根行等,以為難故,是故多也。」此與極速為狹小道,極遲為廣大道的意義是相通的。
2.「四生百劫」:辟支佛修證的歲數,速則四生,遲則百劫,所以「四生百劫」,也是定說。依據《大智度論》卷二十八的記載:「有辟支佛,第一疾者四世行,久者乃至百劫行。」《俱舍論光記》卷二十三也說:「若據獨覺,極疾四生修加行,極遲百劫修加行。」《俱舍論》卷十二等處,將經百劫修行菩提資糧的獨覺聖者,稱為「麟角喻獨覺」。
3.「辟支佛」:有音譯為辟支迦、辟支迦羅、辟支、畢勒支底迦等。意譯是獨覺、緣一覺、因緣覺、緣覺等。若依據《慧苑音義》卷一所說:「舊翻獨覺,得其正意,或翻緣覺,為譯人謬。」在《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四說,獨覺種性有三相:(1)薄塵種性,(2)薄悲種性,(3)中根種性。《大毘婆沙論》、《俱舍論》、《瑜伽師地論》等諸聖典,均說獨覺有不同的兩種,一是部行獨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