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止觀》卷六下有云:「佛滿字(大乘教)門,通通、通別,鈍根止能通通,不能通別,故此(通)教得有別接之義。利者被接,更用中道;不被接者,不須(空假中的)第三(中)觀。」這是說,滿字門的大乘教,既通於通教,也通於別教,若係鈍根人,只能通於通教,不能通於別教。此通教中利根者,被接後再用中道觀;如果不被別教接入的鈍根人,就無須用到中道觀了。
有關別入通、圓入通、圓入別的三種被接,請參閱《法華玄義》卷二下。
通教三乘共十地的人,從何地開始被別圓二教接入?天台家中也有不同的看法。依高麗諦觀的《四教儀》說:「若上根,三地、四地被接,中根之人,五地、六地,下根之人,七地、八地。所接之教,真似不同,若似位被接,別十迴向、圓十信位;若真位受接,別初地、圓初住。」旭師的《教觀綱宗》所說,全同於此。唯於天台六祖荊溪湛然的《止觀輔行傳弘決》卷六之四則云:「始從四地,終至九地,咸受接名。三根不同,故位不等。四地為上,六七為中,八九為下。」他未取第三的八人地,亦漏列第五薄地。諦觀是高麗人,於唐末五代吳越王時來華,留下了他的不朽之著《四教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