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心鑰—教觀綱宗貫註 27

「心境俱空」之無相大乘教等三時教。

到了中國,1.首有東晉時代的鳩摩羅什,依據《維摩詰經》的「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而唱一音教。2.羅什的弟子慧觀,唱出二教五時,二教是指頓(《華嚴經》)與漸(餘諸經),五時是指漸教分作有相教(小乘)又名三乘別教、無相教(般若)又名三乘通教、抑揚教(《維摩》、《思益》等經)、同歸教(《法華經》)、常住教(《涅槃經》)。3.以慧觀的教判為基礎,開出江南的三家;江北也開出七家,合稱為當時的「南三北七」。

江南三家以頓教(《華嚴經》)、漸教(《小乘經》乃至《般若經》)、不定教(《勝鬘經》、《金光明經》)的三教判為主:1.虎丘山(有寫成「武丘山」)的岌法師,將漸教立為有相(小乘)、無相(般若)、常住(涅槃)的三時教。2.宗愛法師,將漸教立為有相(小乘)、無相(般若)、同歸(法華)、常住(涅槃)的四時教。3.僧柔、慧次、智藏、法雲諸師立五時教,同於慧觀法師。

江北的七家:1.晉武都山隱士劉虬,立人天(五戒十善)、有相(三乘教)、無相(空宗的般若等)、同歸(法華)、常住(涅槃)的五時教。2.菩提流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