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識通塞,以空、假、中的次第三觀為通,以見思、塵沙、無明的三惑為塞,位位相傳,輾轉檢點計核,不得稍有疏忽。

6.道品調適,《摩訶止觀》卷七上有引「大集云:三十七品是菩薩寶炬陀羅尼」句,故於別教菩薩,亦修三十七道品作為調適,以之入空、無相、無作的三解脫門,證中道無漏的實相。

7.對治助開,如果已修三十七道品,仍不能證得中道無漏,便得用藏通二教的種種事相法門,助開三解脫門,以證中道實相第一義諦。

8.知位次,如能善知菩薩修證的道品行位次第,共有七等,那就怎麼也不致於以凡濫聖,亂說我已超凡入聖甚至已登佛位了。

9.能安忍,既知位次,又須遠離違者強及順者軟的二類心賊;對諸逆境及順境,均不起瞋愛之心,方能由十信位而進入十住位。

10.離法愛,不於相似位的十住、十行、十迴向,起法愛心,離此法愛,策勵從三賢位的三十心,進入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