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造了同樣的業、共同的業,因為過同樣的生活,受了大家共同的影響,而有了同樣的思想,於是朝著同樣的方向在思考、運作,將來的果報,可能就是生於同一個環境中,受同樣的苦與樂。不共業──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嗜好、習氣,即使生在同一個環境,也會有不同的行為表現。就像雙胞胎長大之後,慢慢地他們的思想以及行為,就不會完全相同了,他們即使是在造共業的同時,也造了不共業,將來受報時,也就會有差異了。
從共業與不共業的造作,就能理解到為什麼在同一環境、同一時代裡生活的人,會有不同的遭遇及待遇。有的人生活得很快樂,物質豐富,朋友很多,做任何事都非常順利;有的人物質貧乏,社會關係很孤獨,做任何事都不順利;有的人身體健康,有的人不健康,原因就是過去所造的業裡有共業與不共業。如果不從這個觀點和信仰去思考,就會抱怨說:「父母真是不公平呀,為什麼把我的兄弟姐妹生得這麼聰明漂亮,卻把我生得笨笨醜醜的!」也有人在遇到災難或不幸事件時,就會罵天罵地:「老天對我這麼不公平,真是瞎了眼了!」如果相信有共業、有不共業,相信因為自己曾經造了種種和他人的共業及不共業,如今才會有這樣在同中有異的結果,也就不致於再罵天罵地了。
前面說過,思業、思已業是有好有壞的,好的思業、思已業就是要發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