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不起或憂或喜的心理現象。即是以平常心,面對一切因緣法,所以不起貪著、欲樂的心,也就不致有憂慮、喜悅的心,這才是喜覺分。這與《阿含經》所見喜覺支的修行態度,是不相同的。
於一切法中,除心緣,不可得故,是名除(輕安)覺分。
意思是說,大乘菩薩修行除(輕安)覺支時,頓觀一切法的空性之中,心念是沒有落腳處的。既無心的落腳之處,也就沒有心的所緣境可除去;沒有心的對象,也就沒有心念可得,也就沒有身心的負擔,這便是輕安。其實這是以如實的智慧觀照一切法,無一物可獲得,亦無一物可捨除,才是絕對的輕安。
知一切法常定相,不亂不定,是名定覺分。
意思是說,大乘菩薩在修定覺支時,覺知一切法,恆常是定相的本身,既然常在定相中,所以也無亂心及定心的心相分別可得,才是絕對的定相。若以此與小乘定的心一境性,乃是從散亂、集中、而統一的次第禪定相比,是很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