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心靈環保 213

有愛有恨,公是公非

《時報周刊》吳鈴嬌專訪


法鼓山中華佛研所創辦人聖嚴法師,於十七、十八日兩晚在臺北市世貿國際會議中心,講「愛、恨」,談「是、非」,層層剖析人心行為的造作,並一一闡明心性法則的真義。

今(一九九二)年的演講會,法師以「愛與恨」、「是與非」一心兩面的問題加以闡述,他以「有愛有恨」、「公是公非」結語,評斷愛恨是非的真諦。


貪愛不足生忿恨──愛與恨往往是「煩惱源」


法師引用晉譯《華嚴經》卷一〇〈夜摩天宮菩薩說偈品〉的一段話,說明人心是能善、能惡、知善、知惡的本源:「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陰,一切世界中,無法而不造。」

心,既是導引肢體語言行為的「善惡」,也就能表現人性本能與心理行為的「愛恨」。因此,聖嚴法師認為,「愛」與「恨」是一體的兩面,人為了能滿足私欲,就有無限的「貪愛」,一旦私欲難滿時,「忿恨」就隨之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