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的方向 159

若老師本身不熱衷佛法的肯定及佛法的弘揚,自然無法激起學生們弘揚佛法的悲願,雖然佛學院畢業的學生在知見上絕無問題,但是已有弘揚佛法、講經及開示的能力者太少。

佛教教義是如此地好,歷代祖師又是如此辛苦地將發源於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並且一代、一代的弘傳,但是到了晚近,卻因為弘法人才的缺乏,不但無法將佛法的正知、正見傳佈給眾生,反而給眾生一種佛法是高不可攀的感覺,甚至是迷信的印象,這種現象的確令我們心痛。

基於上述種種的原因,我立願要從高層次的佛教教育辦起,積極培養優秀的師資人才,再將這些既懂修行方法,又能夠弘揚佛法、撰寫通俗文章的專門人才,一步一步地扎根,切實做到弘揚佛法的責任。

場地受限,遷建迫在眉睫


創立法鼓山是有它的考慮因素,也有它現有的基礎存在。所謂現有的基礎是包括中華佛學研究所和農禪寺兩部分。

中華佛學研究所的前身係從附設於中國文化大學的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衍生而來。一九八一年研究所開始招生,後因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先生因病住院治療,又逢文化大學改制,故於一九八四年停止招生,一九八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