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晨音 144

一定要瞭解每個人的性格、才能,以及整體的環境需求,然後再將之整合,開創出一個新的局面來,這才叫做整體。

有差異是正常的,不過可以在差異中尋求共通之處。而異中求同的唯一方法,就是要讓大家充分發表他們的想法,然後再加以整合,這樣大家就可以發揮自己的才智。

當每一個人的才智被激發出來以後,他自己會覺得很有成就感、參與感,而且會認同這意見是大家共同通過的,這就是異中求同。

因此,共同的願景一定和個人的願景有關,個人的願景不一定就是共同的願景。出家人的團體叫做和合僧,和合就是見和同解、身和同住、意和同悅、戒和同尊、利和同均、口和無諍,也就是異中求同。

我們為常住服務,或許感覺上這個常住很小,只是我們的僧團;但是擴大一點看,其實是為了我們整體法鼓山組織;再擴大看,是為了中國的佛教,為了現代的世界佛教,甚至是為了永遠的、未來的佛教。

因此大家要有這樣的認知:只要常住需要,把我擺在那一個點上,我就扮演好我那一點上的角色,不是為自己,而是激發自己的才智,適應環境,為大眾服務,並開創新的局面,這才是為整體想。

(一九九九年九月一日法鼓山僧團執事職前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