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對自我成長的良好訓練,也就能夠成就他人。

問:師父剛提到「以他為我」的重要,這令我想起一則故事。從前有位師父,他也說過要隨順眾生,有人要他站,他就站;有人要他坐,他就坐。雖然這位師父只是舉例,但是對一般人而言,也許一方面難以想像把「我」全部放掉,是什麼樣的境界;二方面社會環境日益多元及複雜,可能有些時候,「他」方會彼此衝突、矛盾。例如父母之間、子女、兄弟姊妹和朋友之間的意見、期望不相同,那該怎麼辦?若以那位法師的例子來說,要是同時間,有一個人要他站、有一個人要他坐,他到底該站還是坐呢?

答:隨順眾生的意思不是隨波逐流,也不等於沒有原則地盲目服從,而是要以智慧及慈悲的尺度來權衡輕重。凡是有益於己也有助於人的,那就可以照著對方的吩咐去做;凡是有益於人而無損於己的,都當從善如流;凡是有大益於人而有小損於己的,也當全力以赴;凡是無益於己又無益於人的,當然不能照辦了。如果遇到蠻不講理的人,他叫你站而你不站,就會立即受到傷害,你最好不用逞強,還是學著那位出家人的忍辱行吧!

問:這一、二十年間,受到各種因素的刺激,台灣社會變化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