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價值觀正在解構、重組,各種意見、觀點紛陳。其中有一種人生態度在年輕人身上廣為流行,就是愛自己多一點、對自己好一點。這大概是他們認為的「健康的自私」吧!因為把自己弄好了,條件比較好了,才可以付出;否則每個人體力、財力、能力、資源都有限,如果什麼都只為別人,可能到最後透支了,自己先垮了。這種看法跟「五蘊非我」有牴觸嗎?

答:這種思想多半是受西方人的影響。中國儒家傳統上講仁、愛、忠、恕、責任;而西方的價值體系多由自我出發,行事上,他們一定考慮權利、義務,我是納稅人,那麼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好處。美國歷任總統也常說,他們為了美國長遠的利益,必須援助第三世界國家。雖然東西拿出去給其他國家,但最終還是為了美國。所以,雖然從自我出發,但最後對個人和社群、國家,甚至國際都有好處,這是他們的文化模式。

這樣錯了嗎?不盡然,有它的道理存在。中國古代思想家楊朱說過,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看似自私,但楊朱說,如果每個人都把自己管好了,照顧好了,那麼天下還有誰需要別人幫助呢?就如佛教講的解脫、成佛,也是一種自利,希望修習而得開悟,自利利他,推己及人,都是這樣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