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都稱為「僧」,女眾為「比丘尼僧」、男眾為「比丘僧」。
僧團是一個自利、利他的有機體
僧團,是一個群體,是一個注重自利、利他的有機體。佛在世時,對於僧團的界定就是群體的,譬如在釋尊成道以後,還沒有度化五比丘之前,有位商人來皈依佛陀,雖然那時候還沒有「僧伽」(或簡稱為「僧」)出現,但皈依的時候,佛陀還是要他「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未來僧伽』」。
皈依「法」,是希望他得到「法」的利益,皈依「未來僧伽」,則是因為佛陀已經知道,如果要弘法利生,一定需要「僧伽」團體的力量。所以,如果只皈依佛、皈依法,那不算是佛教徒,因為構成佛教的「三寶」缺一了,同樣的,「三寶」缺二了,那就更不成佛教。但「佛教」這個名詞是後代才有的,古代印度並沒有「佛教」這個名詞,當時只有「沙門團」的稱呼,而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所組成的沙門團即為「釋子沙門團」。
在一個團體裡,一定有不同能力的人。所謂「能力」,包括體能、智能、技能等,其中有些可以後天慢慢培養,有些則培養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