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萬物之主宰。雖然孔子與老子對於宇宙生養萬物的法則,各有不同的表達用語,但在宗密看來,不論如何表達,內涵都是相同;都不出乎自然也、大道也、天地也、時命也。(另參閱本章第十五項考釋「天命」條)
⑤ 死後卻歸天地,復其虛無 雖然孔子在《論語‧先進》章中答季路之問而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孔子對於人之生前事與死後事,乃是未知論者,他不否定也不肯定生前與死後的有或無。但是在宋人淨源的《原人論發微錄》卷上說:「死後卻歸天地者,《禮記》云:魂氣歸于天,骨肉歸于地。復其虛無者,謂歸其根本也,即道經(老子)云:歸根曰靜,靜曰復命。」也就是說,人死之後,返歸於天地,是儒教的《禮記》之見;人死之後,復歸其虛無,是道教的《老子》所說。
其實,《老子》第十六章,在這兩句話的前後,對於「復其虛無」,尚有更清楚的說明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其所謂的「致虛極」,是達於虛無之極﹔「守靜篤」,是保持其虛無的寂寥而至於極點。由虛無寂寥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