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原人論》所指「元氣生天地,天地生萬物」的道理了。
《原人論》在此處,是引用道教的《老子》,儒教的《易經》,來介紹儒道、二教的萬物本源論,並說明該二教的人生觀是「稟於天,由於時命」,目的是要指出,所謂聽天由命的道理,是不夠透徹的。
④時命 時命與時運相當,例如《楚辭》中嚴忌所作〈哀時命〉有「哀時命之不及古人兮」的句子。所以王勃的《滕王閣序》也有「時運不濟,命途多舛」之句。在《易經》的〈無妄〉,有將天道稱為命的,故云:「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在《禮記‧中庸》所見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是指天所賦與人的意思,因此鄭玄註云:「天命,謂天所命,生人者也。」能夠順乎天命的人,便知「道」是什麼了。孔穎達《疏》云:「人感自然而生,有賢愚吉凶,若天之付命遣使之然,故云天命。」孔子在《論語‧為政》中所說:「五十而知天命」,即是孔子到五十歲時,便能接受命運的事實了,因為各人的命運是稟受於天的,不是人為所能強求的,因此而於《論語‧顏淵》章中,子夏會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了。不過孔子所信的天,就是自然法則的道,不是人格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