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心詮:原人論考釋 121

」《白虎通‧聖人》條云:「聖者,通也、道也、聲也。道無所不通,明無所不照,聞聲知情,與天地合德。」可見,聖人是萬物的準繩,是萬德的表率。

孔子、老子,都以聖人之心行,作為普世人間的準則。具體的說,孔子在《中庸》第十七章有云:「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這是大德聖人的標準楷模。又於《中庸》二十七章中說:「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于天。」這種標準,可能只有孔子心目中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才最合格稱為聖人。因此在三十一章中對於聖人的標準要求是:

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溥博如天,淵泉如淵。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悅。

這樣的至聖,實在唯有能以王道一統天下的君王當得,必須以德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