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心詮:原人論考釋 120

例如要「敬天之怒」,「畏天之威」,故說「上帝監民,罔有馨香」,又說「天亦哀於四方民」。所以君主是稟天命來牧民,例如《詩經》云:「天命玄鳥,降而生商。」故稱君主為天子。但是到了老莊,便把人格化的昊天上帝,轉變為自然的大道,例如莊子說,「道」是「無所不在」,道乃遍於萬物,萬物無不是道。至於孔子,則認為天不是人格的神,是無意志的,所以主張「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其實《原人論》所指的儒、道二教,便是針對先秦的孔孟及老莊哲學,所作的辯駁,不是針對秦漢以下由巫術、方士轉化成的道教,也不是董仲舒於《春秋繁露》中,以儒者身分來提倡陰陽五行的迷信而所謂的儒教。由於老莊孔孟的天命,不是一神論的人格神;自然的大道,也不是第一因,故與印度的無因論相同。假如說自然大道的天命,也算是造化萬物的第一因,為何對於萬物之靈的人類,會給予各式各樣的差別待遇呢?所以《原人論》要問:「苟多少之分在天,天何不平乎?」

⑯ 聖人設教 不論是老莊的言教,或者是孔孟的言教,最高目的,都在教人如何成為聖人。何謂聖人?《易經‧乾卦》云:「聖人作而萬物睹。